更新日期:2022/2/22來源: 本站發布人:宣傳科瀏覽次數:
雙膝內翻,
雙腿呈“〇”字型,
對于李女士(化名)來說,
〇型腿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外觀,
更影響了行走。
隨著年齡增加一走路雙膝就痛,
只能慢慢跛著走。
實在忍不住了,她終于來到區人民醫院骨科就診。主管醫生經過認真、仔細的檢查后考慮:雙膝疼痛是由于〇型腿導致,李女士的左膝內翻30度,右膝內翻42度,同時合并股骨、脛骨、脊柱等多處畸形,雙膝屬于重度〇型腿,由于力線(身體重量的壓力線)跑到了膝關節的內側,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在膝關節內側關節上,長久地擠壓、摩擦,造成雙膝關節重度骨關節炎,雙膝反復疼痛。
治標須治本,要解決疼痛,就必須治療〇型腿;颊唠p下肢嚴重畸形,膝關節間隙不平,通過手術置換雙膝關節手術難度大,風險高。如果保守治療,患者雙膝內翻嚴重,合并重度骨關節炎,進一步磨損,患者將無法行走。
經過討論,骨科團隊決定實施雙下肢截骨糾正術。面對僅憑肉眼和經驗無法精準截骨、手術效果難以保證、手術時間長、風險大等諸多問題,團隊亮出了這兩項“黑科技”
黑科技一: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
科室團隊將李女士的影像數據輸入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后,由數據構建的可任意移動、翻轉3D的股骨和脛骨模型立刻呈現出來,仿佛為大家增加了一雙“透視眼”。通過直觀的視圖,團隊設計了糾正的夾角、度數,模擬截骨,清晰展示出了糾正后的效果。
術前規劃和設計
黑科技二:3D打印
利用3D打印機,團隊打出了和李女士的股骨、脛骨等比例的骨頭模型,在模型上進行了術前模擬操作,把設計的數據轉化成看得見,摸得著,符合尺寸的3D截骨導板,將手術操作在術前模擬了一遍,并提前塑形內固定物,讓手術難度大大降低。
最終的模擬截骨效果
兩項技術為術中的精準操作提供了堅實保障,手術開始前,團隊通過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和3D截骨導板進行了再次規劃,術中,在截骨導板的引導下,團隊按規劃完成了精準糾正,手術時間僅用了三小時左右。
術前規劃
術中
術后恢復期間,李女士借助輔助器嘗試行走,〇型腿已有了明顯好轉,步態也趨于正常,術后恢復很快,一個月左右,她已經能“瀟灑走一回”了。
術后外觀
此前,骨科已多次運用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進行了術前規劃、術中指導,此次手術,是首次成功將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和3D打印技術同時運用到術前規劃中,極大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度和成功幾率,為今后開展更多高難度手術奠定了基礎。接下來,骨科計劃將全息三維醫學影像系統和3D打印技術用于糾正李女士的脊柱畸形,幫助她挺直腰桿生活。